正航講述實現人工制冷都有哪些方式
制冷的方法很多,可分為物理方法和化學方法。但絕大多數為物理方法。目前人工制冷的方法主要有相變制冷(蒸發制冷)、氣體膨脹制冷和半導體制冷三種。
1、相變制冷 即利用物質相變的吸熱效應實現制冷。如1個大氣壓下,冰融化時要吸取335 kJ/kg的熔解熱(0℃),水汽化時的潛熱為2256.9 kJ/kg(100℃);同樣是水,在874 Pa的壓力下汽化時,可達到5℃的飽和溫度,汽化潛熱為2489.8 kJ/kg;氨在1標準大氣壓下氣化時要吸取1369.1 kJ/kg的氣化潛熱(-33.4℃);干冰在1標準大氣壓下升華要吸取137kcal/kg的熱量,其升華溫度為-78.9℃。目前干冰制冷常被用在人工降雨和醫療上。因此,只要選擇適當的工質、創造一定的壓力條件,就可以利用物體的相變獲得所要求的溫度。
目前相變制冷中應用得最多的是利用液體的汽化吸熱的特性來實現,即為蒸汽制冷。蒸汽制冷可分為蒸汽壓縮式、蒸汽噴射式和吸收式三種類型。以種應用最為廣泛。
2.氣體膨脹制冷 利用高壓氣體通過節流閥或膨脹機絕熱膨脹時,對外輸出膨脹功,同時溫度降低,達到制冷的目的。與蒸汽制冷相比,氣體膨脹制冷是一種沒有相變的制冷方式,通常多以空氣作為工質,所以也稱為空氣膨脹制冷。構成這種制冷方式的循環系統稱為理想氣體的逆向循環系統。最早出現的空氣制冷機采用定壓循環。
氣體逆向循環是利用氣體吸收顯熱實現制冷的,因為氣體的比熱容很小,單位制冷量很小,一般情況下要求氣體的流量大,循環的經濟性較低,所以后來氣體膨脹制冷逐漸被蒸汽壓縮式制冷所取代?,F在它主要用于飛機機艙的冷卻降溫,而且在循環上也有較大改進。
3. 氣體渦流制冷 高壓氣體經渦流管膨脹后即可分離為熱、冷兩股氣流。(1931年法國蘭克)
4.半導體制冷(熱電制冷) 1834年,法國物理學家帕爾帖發現了熱電制冷和制熱效應。(我們知道,由兩種不同導體組成的一個閉合環路,如圖所示,A、B分別表示兩種不同的導體,當其中一個聯接點被加熱(稱為熱端),另一個聯接點被冷卻(稱為冷端)時,也就是兩個聯接點有溫差存在時,便在環路中產生了電動勢,稱為溫差電動勢,其大小與導體的性質及兩個聯接點的溫差有關。對于兩種導體,當冷端溫度一定時,電動勢的大小只與熱端的溫度有關。根據這個電動勢的大小,就可以確定熱端周圍介質的溫度。這種熱電效應又叫溫差電效應,也就是我們通常用來測量溫度的熱電偶原理。相反,如果在電路中通入電流,則一個聯接點的溫度就會降低成為吸熱端(冷端),而另一個聯接點的溫度會上升成為放熱端(熱端),這樣就形成了熱電制冷和制熱的效應。)珀爾帖效應告訴我們:兩種不同金屬組成的閉合電路中接上一個直流電源時,則一個接合點變冷,另一個接合點變熱。但是純金屬的珀爾帖效應很弱,且熱量通過導線對冷熱端有相互干擾,而用兩種半導體(N型和P型)組成的直流閉合電路,則有明顯的珀爾帖效應且冷熱端無相互干擾。因此,半導體制冷就是利用半導體的溫差電效應實現制冷的。
熱電制冷的系統和過程不同于另外兩種制冷方式,它不需要借助工質實現能量的轉移,整個裝置沒有任何機械運動部件,運行中沒有噪聲,設備體積小,便于實現自動控制,但耗電量大,制冷量小,能夠獲得的溫差也不大。目前溫差電制冷只用在小型制冷器中,如電子計算機恒溫冷卻、精密測量儀器的冷源及精密機床的油箱冷卻器等等,都是溫差電制冷。
利用物理現象制冷的方法還有很多,我們不一一介紹。綜合上述,目前生產實際中廣泛應用的制冷方法是:利用液體的氣化實現制冷,這種制冷常稱為蒸氣制冷。我們將重點學習它。
它的類型有:蒸汽壓縮式制冷(消耗機械能)、吸收式制冷(消耗熱能)和蒸汽噴射式制冷(消耗熱能)三種。http://www.zhensuchem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