軸承代號意義滾動軸承代號以七位數字組成,各數字表示意義如下
軸承代號意義滾動軸承代號以七位數字組成,各數字表示意義如下
- 、二位數字表示直徑
內徑為10~20毫米的軸承代號如下:
代號 | 00 | 01 | 02 | 03 |
內徑 | 10 | 11 | 12 | 13 |
- 第三位數字表示直徑系列
5、輕寬系列 6、中寬系列 7、8、不定系列 9、內徑非標準
- 第四位數字表示軸承類型。
2、向心短圓柱滾子軸承。 3、向心球面滾子軸承。
4、圓錐滾子軸承或滾針軸承。5、螺旋子軸承。
6、向心推力球軸承。 7、圓錐滾子軸承
8、推力球或推力向心球軸承。9、推力滾子或推力向心球軸承。
- 第5、6位數字表示結構
15、表示帶防塵蓋
- 第七位數字表示寬度
3、4、5、6特寬系列 7、窄系列
8、9特別系列
另軸承精度等級C、D、E、G〈G不表示〉
附表 3 電動機的試驗項目、周期和要求
序號 | 項 目 | 周 期 | 要 求 | 說 明 | |||
1 | 定子繞組的絕緣電阻、吸收比 |
1)1年或小修時 2)大修前、后 |
1)絕緣電阻值自行規定。若在相近試驗條件(溫度、濕度)下,絕緣電阻值降低到歷年正常值的1/3以下時,應查明原因 2)各相或各分支絕緣電阻值的差值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% 3)吸收比:絕緣吸收比不應小于1.3 |
1)額定電壓為1000V以上者,采用2500V兆歐表,量程一般不低于10000MΩ |
|||
2 | 定子繞組的直流電阻 |
1)大修時 2)出口短路后 |
電動機各相或各分支的直流電阻值,在校正了由于引線長度不同而引起的誤差后相互間差別以及與初次(出廠或交接時)測量值比較,相差不得大于最小值的1%。超出要求者,應查明原因 |
1)在冷態下測量,繞組表面溫度與周圍空氣溫度之差不應大于±3℃ 2)電動機相間(或分支間)差別及其歷年的相對變化大于1%?時,應引起注意 |
|||
3 | 定子繞組泄漏電流和直流耐壓試驗 |
1)1年或小修時 2)大修前、后 3)更換繞組后 |
1)試驗電壓如下: |
1)應在停機后清除污穢前熱狀態下進行。處于備用狀態時,可在冷態下進行。 2)試驗電壓按每級0.5Un分階段升高,每階段停留1min 3)不符合2)、3)要求之一者,應盡可能找出原因并消除,但并非不能運行 4)泄漏電流隨電壓不成比例顯著增長時,應注意分析 5)試驗時,微安表應接在高壓側,并對出線套管表面加以屏蔽。水內冷發電機匯水管有絕緣者,應采用低壓 |
|||
全部更換定子繞組并修好后 | 3.0Un | ||||||
局部更換定子繞組并修好后 | 2.5Un | ||||||
大修前 | 運行20年及以下者 | 2.5Un | |||||
運行20年以上與架空線直接連接者 | 2.5Un | ||||||
運行20年以上不與架空線直接連接者 | (2.0~2.5)Un | ||||||
小修時和大修后 | 2.0Un | ||||||
2)在規定試驗電壓下,各相泄漏電流的差別不應大于最小值的100%;泄漏電流在20μA以下者,相間差值與歷次試驗結果比較,不應有顯著的變化 3)泄漏電流不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 |
|||||||
4 | 定子繞組交流耐壓試驗 |
1)大修前 2)更換繞組后 |
1)全部更換定子繞組并修好后的試驗電壓如下: |
1)應在停機后清除污穢前熱狀態下進行。處于備用狀態時,可在冷狀態下進行。 3)有條件時,可采用超低頻(0.1Hz)耐壓,試驗電壓峰值為工頻試驗電壓峰值的1.2倍 4)全部或局部更換定子繞組的工藝過程中的試驗電壓見附錄A |
|||
容 量 kW或kVA |
額定電壓Un V |
試驗電壓V | |||||
小于10000 | 36以上 |
2 Un +1000但為 1500 |
|||||
5 | 檢溫計絕緣電阻和溫度誤差檢驗 | 大修時 |
1)絕緣電阻值自行規定 2)檢溫計指示值誤差不應超過制造廠規定 |
1)用250V及以下的兆歐表 2)檢溫計除埋入式外還包括水內冷定子繞組引水管出水溫度計 |
|||
6 | 定子繞組絕緣老化鑒定 | 累計運行時間20年以上且運行或預防性試驗中絕緣頻繁擊穿時 | 見附錄A | 新機投產后次大修有條件時可對定子繞組做試驗,取得初始值 |
5.2 直流電機
5.2.1 直流電機的試驗項目、周期和要求見表2。
5.2.2 各類試驗項目:
定期試驗項目見表2中序號1。
大修時試驗項目見表2中序號1、2、3、4、5、6、7、9。
大修后試驗項目見表2中序號11。
附表 4 直流電機的試驗項目、周期和要求
序 號 | 項 目 | 周 期 | 要 求 | 說 明 |
1 | 繞組的絕緣電阻 |
1)小修時 2)大修時 |
絕緣電阻值一般不低于0.5MΩ |
1)用1000V兆歐表 2)對勵磁機應測量電樞繞組對軸和金屬綁線的絕緣電阻 |
2 | 繞組的直流電阻 | 大修時 |
1)與制造廠試驗數據或以前測得值比較,相差一般不大于2%;補償繞組自行規定 2)100kW以下的不重要的電機自行規定 |
|
3 | 電樞繞組片間的直流電阻 | 大修時 | 相互間的差值不應超過正常最小值的10% |
1)由于均壓線產生的有規律變化,應在各相應的片間進行比較判斷 2)對波繞組或蛙繞組應根據在整流子上實際節距測量電阻值 |
4 | 繞組的交流耐壓試驗 | 大修時 | 磁場繞組對機殼和電樞對軸的試驗電壓為1000V | 100kW以下不重要的直流電機電樞繞組對軸的交流耐壓可用2500V兆歐表試驗代替 |
5 | 磁場可變電阻器的直流電阻 | 大修時 | 與銘牌數據或最初測量值比較相差不應大于10% | 應在不同分接頭位置測量,電阻值變化應有規律性 |
6 | 磁場可變電阻器的絕緣電阻 | 大修時 | 絕緣電阻值一般不低于0.5MΩ |
1)磁場可變電阻器可隨同勵磁回路進行 2)用2500V?兆歐表 |
7 | 調整碳刷的中心位置 | 大修時 | 核對位置是否正確,應滿足良好換向要求 | 必要時可做無火花換向試驗 |
8 | 檢查繞組的極性及其連接的正確性 | 接線變動時 | 極性和連接均應正確 | |
9 | 測量電樞及磁極間的空氣間隙 | 大修時 |
各點氣隙與平均值的相對偏差應在下列范圍: 3mm以下氣隙 ±10% ? 3mm及以上氣隙 ±5% |
|
10 | 直流發電機的特性試驗 |
1)更換繞組后 2)必要時 |
與制造廠試驗數據比較,應在測量誤差范圍內 |
1)空載特性:測錄至勵磁電壓值 2)負載特性:僅測錄勵磁機負載特性;測量時,以同步發電機的勵磁繞組作為負載 3)外特性:必要時進行 4)勵磁電壓的增長速度:在勵磁機空載額定電壓下進行 |
11 | 直流電動機的空轉檢查 |
1)大修后 2)更換繞組后 |
1)轉動正常 2)調速范圍合乎要求 |
空轉檢查的時間一般不小于1h |
相關信息